*首页 *工笔画 *写意画 *山水画 *画家简介 *出版画集 *艺术评论 *相关视频 *作品价格 *友情链接

 

相关文章及评论

 

 


 

胸存大意 神与迹化
———— 谈虎痴王筌力


白金


数年前,在京都,偶见中国美术馆为天津青年画家王筌力刊印之虎画专辑,颇为惊喜,归来约其长谈,有专文记载。今春,又得悉王筌力即将有优秀虎画作品出版,已有名家之誉,隧往造访,深入探讨了他的创作特色。
古人多有 “ 独出心裁,境界自新 ” 、 “ 心有古人,矗立新我 ” 、 “ 椐德依仁,卓然而立 ” 等格言传世,鼓励为画着必以独立之面目挺身于浩瀚画林。王筌力深知其真谛,沉浸丹青, 20 年如一日,与山君相知相亲,终在画虎一域觅得妙境,颇有佳绩。经详谈得悉,他画虎执着于 “ 胸存大意,相机旁生 ” ,孜孜以求 “ 离形得似,神与迹化 ” ,着力于融合中西源流,不断革新传统技法,于造化中力求创出自身特有的韵致和意境。具体的讲,王筌力画虎特有四字诀,即 “ 神 ” 、 “ 气 ” 、 “ 骨 ” 、 “ 力 ” ,在创作实践中,以此四各方面决定了他的成功之路。笔者尽个人之理解,做如下介绍:
首先谈 “ 神 ” 。王筌力画虎,最重于此。每逢创作之前,他总是要把预定的构思放在虎的神魄上,捕捉住于特殊境界中虎所具有的特殊神魄和神采,然后再结合自己所欲表达的主观意向和精神意志,使两者融为一体,确立主旨,并在笔墨中竭力显现。此为画虎之纲。
再次为 “ 气 ” 。王筌力在执笔之后,尤为注意把握既要画出虎之雄健豪纵、锐猛神勇迸发而出的刚硬气质,亦要画出它灵透从容、温和慈爱内蕴外在的情致气韵,全方位地反映虎的气度和气象。如此思路,便极大地扩展了创作领地,丰富了丹青之域的世界。
其三是 “ 骨 ” 。常言说 “ 画虎画皮难画骨 ” ,王筌力对此极为重视。他认为,骨可反映出虎的真魄真气。虎之蹲行伏卧,其弹性、劲度,多从骨骼构架上显现出来,非此,难以见虎之真貌。故其多年如一日,自解剖入手,从虎的整体结构中寻觅画虎的要点,笔墨相扣,务求实效。
其四是 “ 力 ” 。因为虎是力的象征,是生命的突出代表,王筌力画虎便强调其特有的活力和魅力,大到头、体、足、尾,小至睛、目、须、毛,笔墨所至,均求映射出劲健的力度,不但在阳刚之美中要有撼人的伟力,在温馨性趣上也要有动人的感染力。由此,使虎的神采光芒四射。
看来,时值辛巳年方 35 岁的王筌力,痴迷画虎确是下了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的功夫。不然何以有如上那些系统的创作体会,并为画界看中而出版宣扬?他的以《从容》为题的双虎图,又何以在全国美展天津选送作品展上刚一路面便引起众多画界人士的瞩目?多年来,王筌力之虎画极尽虎之生活形态,磅礡大气 · 、浩荡大势者有之,空灵刚毅、天地合一者有之,深邃纯净多情传神者亦有之,故被中外收藏者珍爱。以平正奇逸的画风,致力于山林虎影者,王筌力是一位极有希望的青年画家。

(2001 年 4 月 28 日《今晚报》文化版 )

 


 

潜心画虎的王筌力


羊女氏


虎在近些年越来越入画了,这大概和虎的日渐珍惜有关。 “ 婉娩白虎,优人是崇 ” ,古人将虎视为仁兽,所以,凡善画虎者,幷不将虎表现得张牙舞爪猛怒怕人。看王筌力的虎,从容温和又不失雄健孔武,这或许是他潜心画虎所得。
国画大师刘奎龄一生画过不少虎,像《虎威图》、《云飞月暗》(扇面)、《空谷生风》、《虎啸》及《虎》等,都完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笔下虎的特点是把它安排在一个松柏苍翠、溪水淙淙的优美环境中,而虎的悠闲安逸或卧或行,给人以亲切之感。曾有一位老画家说,画虎以画佛之法乃高手。这是对画虎的一种省悟,一种升华。王筌力追求的也是这些。
王筌力,一九六六年生人,职业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西区委员会委员。他初学西画再转习国画,又专攻画虎和山水。我们现在常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心浮躁人浮躁画更浮躁,浮躁等同于粗制滥造,尤其在书画上,这是一个制造数量而不要质量的时代。画成为批量生产的商品铺天盖地,但精品寥若晨星,潜心之作凤毛麟角。正是这种大背景下,王筌力的工笔虎愈显得光彩夺目了。
虎,比较难画的一种动物,常见的虎画,侧脸的像狗,正脸的似猫,照猫画虎也罢,画虎不成反类犬也罢,一言以蔽之,就是画虎不像虎。
王筌力画虎皆在潜心二字,深入生活观察虎,写生拍摄临摹虎,对虎的皮毛骨胳乃至斑纹胡须都了如指掌。虎也如人,有它的心态表情,抓住老虎最平和最安详的时刻,将之刻画出来,老虎就添加进了它人性的一面。所以,看王筌力的画虎没有狰狞可怖没有兽性骇人。常言说,画虎难画骨,知面不知心。画出老虎的劲健是熟稔骨胳构架,画出老虎的 “ 仁兽之风 ” 是潜心研究的结果。
中国画很大程度靠背景的烘托,背景的俗与雅决定作品的俗与雅,王筌力得益于他山水画功底。在雪地上,远山近丘笼罩在银色世界里,一轮郎月浑圆如壁,山林之王的虎静卧在雪地上,那胡须那皮毛一笔不苟地画出,简直可以呼之欲出。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及介绍多次被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书画报的文化版、满庭芳、沽上艺踪等栏目发表,幷被天津电视台、天津河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专题报道,幷且应约出版《虎虎生威》、《猛虎册》、《虎》、《现代名家画虎》、《中国画名家小品集》等多部个人画集,在画虎的画家中人们开始注意到他。

(2003 年 11 月 16 日《今晚报》副刊、文化艺术版 “ 沽上艺踪 ”)

 


 

画苑人物


何东


王筌力, 1966 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绘画,初学西画、后习国画,以画虎、山水见长,现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山水画研究会会员。
王筌力因为有扎实的素描功底,所绘之虎生动自然,特别是对虎的神态及形体结构描绘得很精到,故给人以厚重结实和威猛之感。他还非常重视画面中虎与景物的主次呼应及衬托关系,追求画面的整体关系的完善。近些年,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国际大展。

(2002 年 3 月 14 日《中国书画报》第 2 版 “ 国画世界 ”)

 


 

天津工笔画巡礼《爱子图》


罗文华


王筌力, 1966 年生于天津,职业画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国际大展上获奖,出版有多部画虎作品集和 技法书。
这幅作品在发挥画家深厚的素描和造型功力的同时,将西画透视等表现手法与中国画水墨韵味完美结合,使虎的形象温驯、亲和,体现了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的主题。

(2004 年 2 月 22 日《天津日报》文化艺术版 “ 满庭芳 ”)


尽精微 致神勇 — 王筌力谈虎画的鉴藏与创作

在媒体中一直争议的 “ 华南虎照片事件 ” ,再次使大家对老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产生了格外的关注。

  其实,中国人对老虎一直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虎寓意着威武与尊贵。作为一种象征,老虎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也是很常见的题材,许多收藏家对虎画的题材也情有独钟。但是要把老虎画好,也是很难的。而对于虎画的欣赏,也绝非仅是 “ 像不像 ” 那么简单。天津有位画虎的名家王筌力先生,潜心画虎几十年,从画家的角度,谈起虎画来,也是对藏家颇有启发。王筌力讲,其实古人画虎的条件不比今人,我们现在不但可以去动物园,还可以通过照片、电视来研究老虎,更有条件可以进入自然保护区,坐在汽车里近距离观察老虎在野外环境中的体态与神貌。从美术史来看,也是在人与虎的距离拉近了之后,画家们画的老虎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讲,近代大家张大千的弟弟张善子,就是在家里养了老虎的 “ 虎痴 ” ,所以他画的虎,自然有神采。津派的代表画家刘奎龄,也是因为经常泡在动物园里写生,画出的老虎更是毛发毕现,呼之欲出。

  王筌力自己也是沉迷于对真虎的写生,才让自己的虎画享誉于业界。他画老虎,可不是一挥而就,从起稿到完成,要历时一两个月,从整体神态的把握到每一丛毛发的刻画,都做到 “ 尽精微,致广大 ” , “ 以东北虎为例,即使是它尾巴上的斑纹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公虎是 11 道斑纹,母虎是 12 道斑纹。 ” 老虎的每一处细微特征,都在王筌力的胸中,所以他画的虎,形神若天成,凛凛然而有静气。也正是因为这种在创作中的严谨与绘制过程的漫长,使得许多藏家都关注王筌力的虎画,却又一画难求。

  在虎画中,尤以工笔虎画为最难,不但要把虎的神态与动作把握好,更重要的是要精心绘制那些斑纹毛发,一丝一缕,马虎不得。而津派画家,最讲究的就是功力,终日里伏在案头,是容不得浮躁的。

  王筌力认为,无论是画家画虎,还是收藏家藏虎,其实最后都是一个走近老虎,并最终 “ 伏虎 ” 的过程。因为在这种神奇的动物身上,吸引人的不单是美丽的花纹与倨傲的神态,也不单是它的 “ 镇宅 ” 效果,而是我们从老虎的身上,在找寻着人的尊严,胆识与勇气。国画的表现,自然也是中国式的气派。

  所谓王者之风,最终我们仰视的,还是自己人生的底气。

谈起虎画创作,王筌力有独特的发言权。

  好画自然珍贵。图为王筌力的作品《戏雪》,将于 11 月 25 日在北京华铭秋拍参拍,估价为 8 万至 12 万元。(见 “ 工笔画展厅 ” 作品《戏雪》)

  王筌力的虎画作品,细腻写实,同时又充满着传统绘画的魅力。

本版撰文 / 马驰

(2007 年 11 月 14 日《每日新报》新品读 . 收藏 )